“我常读常新的几本书”——图信中心举办第二届教授荐书书目展

发布时间:2020-09-17浏览次数:333

9月14日“我常读常新的几本书”——第二届教授荐书书目展在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1楼大厅顺利举办。

展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了我校42位教授精心推荐的125种图书书目以及精妙书评,涉及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广泛学科,如《中国共产党历史》《伟大的中国革命》《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》《Beautiful Brain: The Drawings of Santiago Ramón y Cajal》。教授们将这些自己喜欢的、常看的书推荐给大家,希望同学们能在书中找到成长之路,让好书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指引学业进步的明灯。

本次展览是继第一届教授荐书书目展取得热烈反响之后,学校图信中心举办的新一期主题展览。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新学期,图信中心希望以书目展作为欢迎礼,期待同学们能继续从图书馆获得知识拓展与精神滋养,展开人生篇章中更精彩的一页。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0月31日。

  

【推荐语】节选


上科大“立志、成才、报国、裕民”的育人理念,第一条就是立志,通俗点说就是想清楚自己今后要做什么。要做到立志,首先要为这个世界建立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,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定位。施展的这本《枢纽》为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视角,在这个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时代有助于全体中国人拨开迷雾,坚定前行。


本书的英文名:What Is Life?The Physical Aspect of the Living Cell,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、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44年撰写的一本非常经典的科普著作,用物理学家的视角来检视和预言生命科学中的问题。这本书的思想之深邃和长远,以至于在数十年后启发了DNA的发现。直到现在,书中的一些洞见依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继续探索。尤其是这次的新冠病毒爆发,病毒是生命吗?它们是如何产生和进化的?在化学上看,它们只是功能分子的有序组合,然而从散乱无序的分子到能够自行复制的生命,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这样质的变化,这之间的奥秘人类依然远未解开。80年前薛定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视角来思考生命问题,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

生活中,遇到不少信息学院的本科生,问我“学习数学有什么用”,也不时遇到为工程难题来求助我的研究生和工程师,说“自己的数学储备不够”。其实,信息时代不缺研究理论的基础数学家,也不缺做实际系统的软硬件工程师,真正缺的是能够在数学与工程之间进行对话的“桥梁型”科学家——他们在数学与工程之间架起一道道桥梁,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,为现实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、设计算法、革新技术,从而改变世界。《数学之美》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,提供了许多精彩的案例,充分展示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威力。愿同学们在领略数学之美的同时,以“桥梁型”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——通信,计算和控制三门基础学科的开山鼻祖香农、图灵与维纳为榜样,立志成才,报国裕民。